初審編輯:孫貴坤
責任編輯:李靜
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記者 王艷彩 臨沂報道
“兩位第一書記駐村三年,讓我們村通上了自來水,新蓋了辦公樓,新建了烤煙房,修了村村通和戶戶通,加固了水庫等一系列民生工程,他們一門心思為村里辦實事,讓村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?!卑讖╂偵城f村黨支部書記吳成星感激地對記者說。他口中的兩位第一書記,就是該村第一書記尚善軍、李海雷。
2018年4月,根據組織安排,臨沂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尚善軍、李海雷擔任平邑縣白彥鎮沙莊村第一書記,該村是個合成村,下轄4個自然村,全村人口730戶2360人,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務工和種植花生、地瓜,村內基礎設施一度落后,村集體無收入。入村以來,兩位第一書記緊緊圍繞“抓黨建促鄉村振興”,把沙莊村當成自己的家,把村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,傾心盡力為村民辦實事、好事,累計協調投入資金1600余萬元,用拼搏和奉獻奏響了基層發展最強音,整個村莊煥發了新活力,以實干精神贏得了黨員群眾的一致認可和廣泛贊譽。任職村被評為“全市文明村鎮”、“全市美在農家創建工作先進村居”、“全市優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”。
讓黨組織煥發活力
“農村富不富,關鍵看支部”。尚善軍和李海雷深知,過硬的村級班子和黨員隊伍,是加快村子發展的關鍵。沙莊村是個合成村,各個自然村各自為政,凝聚力差。駐村以來,他們抓住黨員干部這個“關鍵牛鼻子”,重點采取了“五抓五促”工作法。
“五抓五促”工作法內容是抓思想教育促素質提升、抓班子建設促頭雁效應、抓制度建設促管理規范、抓星級評定促示范效應、抓陣地建設促服務水平。在抓思想教育方面,堅持每月10號學習日,創新學習方式,采取外出考察、參觀工程項目、第一書記上黨課、邀請單位黨員與村中黨員聯合開展主題黨日等形式,改變過去那種照本宣科學習方式,全面提升黨員素質。在抓制度建設方面,制定了黨務公開、政務公開等有效管理制度12項,進一步推進了村級工作制度化、規范化。在抓班子建設方面,嚴格落實“三會一課”,通過培訓學習、外出參觀等形式,不斷提升村“兩委”班子解決問題的能力,在工作中時時處處發揮頭雁效應。為了開闊村兩委成員發展思路,尚善軍與李海雷先后組織黨員干部到蘭陵代村、四合、新劉莊等村參觀考察,學習其他村的發展經驗,集中智慧探討適合的發展路子,村班子的發展意識和發展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。同時,把黨員星級評定作為黨支部抓黨員管理有效抓手,嚴格按照考評標準,對積分高的黨員每年七一進行表彰,充分調動廣大黨員干事創業的積極性。駐村以來,發展預備黨員1名、入黨積極分子10名、后備干部5名,為沙莊村注入了新鮮血液、發展后勁。
成立黨支部領辦志愿服務隊
另外,打造黨建文化陣地。千方百計爭取資金140萬元,新建黨群便民服務中心,完善各類內部設施,實現了黨建、文化、增收、服務四種功能,為人民群眾提供各類便民服務。通過“五抓五促”工作法,沙莊村的黨組織煥發了新活力,黨員的凝聚力進一步增強,黨支部被評為“五星級黨組織”,黨支部書記納入專業化管理。
讓群眾喝上放心水
常山村是沙莊村的一個自然村,全村960口人長年吃水只能靠村里的一口6米深的露天水井,一直飲用地表水,村民吃水很不衛生。原有管道嚴重老化,村里經常斷水。吃水問題一直困擾著常山村。2018年4月尚善軍、李海雷入村后,看到群眾期盼的眼神,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村民吃上放心的自來水。為了讓老百姓吃上放心水,他們跑遍市、縣、鎮水利部門,最后爭取派駐單位和縣水利部門的支持,籌資50萬元自行建設飲水工程。并通過各種關系請來了水利局的專家幫忙,在村北的花椒樹林中勘測到了水源,最終一眼160多米的深水井冒出了汩汩甘泉,又多方籌措資金,重新鋪設了管道,建設了泵房,投資50余萬元的飲水工程順利竣工。
如今村民在家打開水龍頭就能吃上放心的自來水。吃水不忘打井人,村民感激地說:“十幾年未解決的飲水問題讓第一書記解決了,第一書記來俺村真的是來干實事的!”
此外,他們還積極協調爭取水利部門,完成了村內小水庫清淤加固,增加庫容量12萬立方,可灌溉耕地面積達1200畝,極大增加了土地經濟效益,增加村民收入;把沙莊、丁莊、劉嶺三個自然村飲用水工程列入兩年攻堅計劃,由縣水利局投資鋪設飲用水管道至村民家中,徹底解決了另外3個自然村的安全飲水問題。
讓群眾走最好的路
要致富,先修路,這個理誰都懂,但路卻不是那么好修的。也是因為沒有路,沙莊的3個村想串門都需要繞很遠的山路,從常山村到劉嶺村10分鐘的直線距離,往往要走上40多分鐘。為此,尚善軍和李海雷爭取交通運輸部門和單位支持,將連接3個村子2600米的村村通工程已列入三年攻堅計劃,路基和小橋涵由單位負責建設,路面硬化由縣交通局負責,投資300余萬元連接3個村子的水泥路,實現了“村村通”,解決了3個自然村群眾生產生活出行問題。為了保障施工期間工程進度和質量,他們一天到晚盯在工地,從設計、征地、施工等方方面面需要協調,忙忙碌碌幾個月,連周末都難得回城休息,切實保證了施工質量和施工進度。
平邑市派第一書記尚善軍(中間)勘測村村通路線
在解決完連接3個自然村的村村通道路,尚善軍和李海雷又考慮如何提升改建劉嶺-沙莊村村村通道路。劉嶺村是沙莊的一個自然村,村莊處在大山深處,村子里唯一一條通往外界的水泥路,由于年久失修,路面破損嚴重,會車困難,村民生產生活不便,迫于村集體經濟薄弱,拓寬改造這條道路一直是劉嶺村村民夢寐以求的事情。他們在了解了廣大村民迫切愿望后,想盡了各種辦法,最終在派駐單位關心支持下,總投資100余萬元,總長1000米,路面寬6米的瀝青路在一個月內全部竣工,徹底解決了群眾出行難問題,方便群眾生產生活。村民走在干凈寬敞的柏油路上,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。
戶戶通硬化
不止如此,他們還爭取單位支持,硬化沙莊小學門前2000平方道路;爭取20萬元交通專項資金,硬化了一條生產路;完成了30000平方米的戶戶通道路硬化,打通了群眾出行最后1米,深受群眾歡迎。
讓村莊富裕起來
農村要發展,產業支撐是關鍵。要想讓幫扶村甩掉窮帽,就要解決村集體無收入問題。沙莊村是典型的經濟薄弱村,土地貧瘠且缺水。面對這一難題,一開始尚善軍、李海雷感到束手無策,通過半年多的反復調研,他們發現村內有種植黃煙的傳統,于是決定突破山區村莊的資源困境,結合山區土地特別適合種黃煙的特點和政策優勢,在黃煙種植上作文章,采取黨支部+合作社+農戶的模式,發展黃煙特色產業。他們積極幫助村里成立了兩個合作社,流轉土地400畝地。針對原有煙炕不足情況下,和煙草公司共同投資20萬元建設5間烤煙房,出租給合作社,村集體年收入1.2萬元,同時,帶動村內50余名貧困群眾年增收5000元。為進一步完善配套,拉長黃煙產業鏈,他們還協調煙草公司和水利部門打機井3眼,將2座年久失修的小水庫進行了清淤加固,架設了2000米用電線路,有效解決了黃煙灌溉問題。
建成烤煙房
同時,他們還根據山區光照充足、遮擋物少的特點,充分利用村民閑置的屋頂發展戶用光伏,籌資140萬元建成207kW戶用光伏,實現村集體年收益10萬元,帶動30戶村民年增收800元。爭取專項資金50萬元,投入認養一頭牛項目,村集體年增收4萬元。此外,還爭取認養一頭牛牧業項目,流轉土地600余畝,可為村集體年增收8萬元。通過多渠道多元化增加村集體收入,結束了沙莊村集體收入為零的歷史,摘掉了集體經濟薄弱村的窮帽子。
讓村莊更有顏值
農村美不美,環境好不好,直接關系到村民的生活質量。尚善軍和李海雷還把開展人居環境整治,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作為工作重要任務。圍繞倡導新風尚、打造新生活,建成2處鄉村大舞臺、2處健身廣場、1處公墓,建設綠化池50個,粉刷墻體16000萬平方米、制作墻繪2000平方米,安裝路緣石1000米,新建農家書屋1處、鄉村記憶館1處,修建景觀水渠300米,安裝太陽能路燈80盞。村莊越來越漂亮,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倍增。
健身廣場
這一連串的數字,改變了沙莊村落后的面貌,改變了沙莊人的生活,一個生態良好、景色秀美、宜居宜業的美麗沙莊已經初見雛形。村莊在外打工人員回到村莊,完全認不出村莊的樣子,仿佛到了另外一個桃源世界,紛紛豎起大拇指,為第一書記點贊。
除了村容村貌的改善,他們還注重提升村風民風。積極聯系臨沂柳琴劇團等送演出下鄉10次,豐富群眾文化生活,受到群眾一致好評。加強村莊規范化治理,制定村規民約,組織評選出21名“好媳婦”、“好婆婆”、“文明家庭”、“美在農家示范戶”進行表彰,村風民風越來越好。
讓貧困戶過上好日子
2020是打贏脫貧攻堅決勝之年,尚善軍與李海雷始終把貧困群眾和弱勢群體,放在心上,抓在手上,以全面實現“兩不愁,三保障”為目標,摸排建檔立卡貧困戶、低保戶、五保戶等實際情況,定期走訪幫扶,完成貧困戶自查,扶貧項目利益鏈接按規定發放到貧困戶。
走訪貧困戶
貧困戶王安友,身體體弱多病不能干重體力活,家屬長年出走,自己一個人拉扯一個女孩子,日子過得緊巴巴。尚善軍、李海雷入村以來,通過走訪調研了解他的實際情況,多次爭取有關部門,為他辦理了危房改造、希望小屋,貧困學生救助等等,為他解決了生活困難,讓他實實在在地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?!皟晌坏谝粫浭莻€好書記,時時處處為咱老百姓著想”。王安友感激地說。
資助貧困大學生
這只是他們工作的一個縮影,他們積極爭取有關部門政策支持,為7戶貧困戶改造了危房,為18戶貧困戶硬化了院子、粉刷了房屋,為25戶殘疾人硬化了院子,為20名貧困戶申請了扶貧項目資金補助,為2名貧困兒童建成了“希望小屋”。還爭取派出單位、愛心企業、臨沂慈善總會等物資,利用“六一、七一、春節”等重大節日,走訪慰問貧困兒童、困難黨員、貧困戶、困難大學生等弱勢群體,2年來累計投入資金21萬元,切實讓他們感受到黨和國家溫暖。積極協調縣第二醫院、魯南眼科醫院,為全村240名老年人免費查體和義診送藥6次,受到老年人歡迎。
讓疫情防線更牢固
防疫殺毒
2020年初,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,尚善軍、李海雷在困難面前不退縮,團結帶領村支兩委成員,將基層防疫工作做得有聲有色、扎實有效。組建了有效的村級防護體系,身先士卒,堅持一線值守。村防疫物資緊缺,協調資金為村值班點送來了酒精、84消毒液和方便面,并捐款2000元。在他們和村支兩委成員帶動下,全村人人自覺行動,全力以赴參與到了這場疫情阻擊戰中。利用村村響、微信群、發放明白紙、張貼宣傳標語等方式,全覆蓋、立體式開展疫情防控宣傳,引導群眾不造謠、不傳謠、不串門,戴口罩、勤洗手,掌握科學防疫知識。每天安排黨員和志愿者24小時值班,對外來車輛和人員進出逐一登記管理,逐一測量體溫。對村內道路、各家住戶定期開展消毒工作。
通過一系列防護措施,切實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,以實際行動踐行了黨員干部的初心使命。
初審編輯:孫貴坤
責任編輯:李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