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眾網臨沂3月5日訊(記者 莊紅 通訊員 魏善勇) 駕駛人安全行車,是關系個人安危、家庭幸福、社會安定的大事,是創建文明交通、平安交通、和諧交通的關鍵。如何做到安全行車,是擺在機動車駕駛人面前的一個復雜而又重要的“課題”,駕駛人除了要自覺遵守交通法規,擯棄交通陋習,文明駕駛車輛外,還要重點注意“七種人”,并針對“五種人”的特點,采取相應措施,謹慎駕駛車輛,才能確保行車安全。
要注意“老人”。老人當中“文盲”較多,在道路上行走,因不懂交通法規,參與交通時具有隨意性大。同時,具有行動緩慢,反應遲鈍,對過往車輛的“避讓”意識差等特點。駕駛人應根據這些特點,采取低速行駛,準確觀察,多鳴喇叭,主動避讓等安全措施,并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,不要開“賭氣車”,給老人參與交通留出“安全空間”,穩妥處置道路情況,確保老人交通安全。
要注意“孩子”。孩子由于年齡、身體、文化、認知水平、判斷和辨別能力的限制,對交通法規缺乏了解,對交通違法行為的危害認識較低,防范交通事故的能力較差,特別在廣大的農村地區,幼小的孩子,脫離成人監管,在道路上單獨行走的較多,這些孩子有的在道路上踢球、嬉戲、打鬧、玩耍,有的在道路上追逐猛跑,還有的在道路上突然橫過公路等,孩子參與交通具有對道路交通影響大、不確定因素多、變化突然的特點,作為駕駛人在遇到孩子時,要思想高度集中,提前采取預防措施,全面觀察路面情況,將車速保持在可控范圍內,隨時應付可能出現的新情況,做到措施得當、處置穩妥。
要注意“精神病”人。精神病人,具有較為明顯的內心反應和外部變化,從語言、行動、服裝、外表上,駕駛人比較容易辨認。同時,具有動作出格、表情呆滯、行為變化無常的特點。因此,駕駛人要針對“精神病人”的變化緩速行駛,與其保持足夠的“安全距離”,在確認安全后快速通過,以遠離“精神病人”,避免造成“麻煩”或釀成事故,千萬不可用刺激的方法對待“精神病人”,以免加重病情造成更加激烈的反應。
要注意“飆車”的人。在現實交通中,會經常遇到駕駛摩托車或其它機動車飆車的現象,這些人盲目追求“飆車”帶來的“快感”,而將交通安全放到“腦后”,在道路上如入無人之境,忘乎所以,瘋狂飚行、曲線競駛,嚴重危及自身和他人安全。因此,駕駛人要注意觀察路面情況,特別是飆車人的行駛軌跡,并保持適當的安全距離,在行駛中選擇時機,盡快擺脫“飆車人”,以免發生意外,造成事故。
要注意“爭強好勝”的人。在行車中不乏“爭強好勝”之人,這些人要么開“斗氣車”、“英雄車”,要么在行車中左突右超、高速行駛,有的甚至作出更為危險的行駛動作,對于這些人,駕駛人一定要注意觀察,冷靜處置,做到該讓則讓,避而遠之,不與其爭道搶行,不與其進行針鋒相對的沖突,以免激化矛盾,造成事故。
要注意駕駛“農用車輛”的人。這里所說的農用車輛是指:低速載貨汽車、三輪汽車、拖拉機等,這些車輛安全性能差、安全系數低,駕駛人交通安全意識差,在行車中不安規則駕駛車輛,車輛轉向、轉彎、調頭、剎車“突然性”強,要求駕駛人在行駛中遇到這些車輛時,要注意觀察,謹慎駕駛,并擇機遠離這些車輛,以免造成事故,引起不必要的”麻煩”。
要注意駕駛“自行車”的人。我國是名符其實的“自行車王國”,隨著汽車的猛增,駕駛自行車的人大量減少,但自行車總量還不小,加上電動自行車的增長,全國城鄉的自行車流量較大。這些車輛駕駛人成分復雜,上至年邁的老人,下到年幼的兒童,自行車成為使用頻率最高的交通工具,這些車輛由于沒有強有力的管理約束,見縫就鉆、突然猛拐、兩手撒把、高速競駛、違法載人、違法運輸等交通違法現象嚴重,對車輛安全行駛造成嚴重威脅,駕駛車輛要格外注意騎自行車的人。
總之,安全行車是我們共同的追求,只要我們自覺遵守交通法規,針對上述“七種人”的特點穩妥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,就一定能確保行車安全,做到萬無一失。(wxx)
(責任編輯:周麗麗)